1979年换总参谋长,聂荣臻提了三个人,为何最终敲定杨得志?

1979年,中国政坛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。在那个炎炎夏日的6月,高层作出了重大决策,决定对三总部、各大军区及关键单位的领导层实施全面调整。此时的邓公已身兼数职,中央副主席、军委副主席、国务院副总理,可谓日理万机。考虑到国家的发展需要,中央决定寻找一位合适的人选来分担邓公的总参谋长一职。这一重任,落在了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的肩上。聂荣臻元帅在寻找新任总参谋长的过程中,目光首先投向了杨成武将军。杨成武将军当时已年届65岁,但在中央军委的老干部群体中仍显得“年轻”有为。他既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军区工作经验,又在总参谋部担任过领导职务,对军队和部委的运作有着深入的了解。聂荣臻元帅对杨成武的评价极高,认为他是一位难得的将才,并向军委力荐他担任总参谋长。然而,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变数。由于杨成武长期在总参谋部工作,与当时军内的一些敏感问题有所牵连,这使得他的提名在军委内部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。尽管聂荣臻元帅力挺杨成武,但争议声浪难平,杨成武的提名被迫搁浅。在杨成武的提名受阻后,聂荣臻元帅不得不重新考虑人选。这时,邓公向他推荐了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——杨勇。杨勇在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战功,以善于团结同志和出色的领导能力而著称。他曾担任副总参谋长一职,对军队的领导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。然而,由于杨勇在工作中坚持原则、不畏强权,得罪了一些人,这使得他的提名也遭遇了不少阻力。一些流言蜚语和匿名告状信开始在军委内部流传,对杨勇的形象造成了不小的损害。最终,在种种压力下,杨勇也未能如愿成为总参谋长。时间如白驹过隙,转眼来到了1979年的11月份。邓公与一些资深的老领导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商议和交流后,决定派出一名信使——耿彪前往广州与叶帅会面。经过反复的讨论和协商,他们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:选定杨得志将军为总参谋长的最佳人选。杨得志是一位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杰出将领。在漫长的战争年代里,他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,以勇猛善战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。他为人正直、品格高尚,在军委内部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。他的提名得到了军委领导们的一致认可和支持。1980年春天来临之际,邓公亲自召见了杨得志将军,并向他宣布了中央的任命决定。自此以后,杨得志肩负起了总参谋长的重任,开始了他新的军事生涯。他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、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多年,为国家的军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他的领导才能和卓越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。1987年,杨得志功成身退,被任命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。他继续发挥余热,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、贡献智慧。直到1994年10月25日,这位伟大的将领在北京安详离世,享年83岁。他的离世让全国上下深感痛惜和哀悼,但他留下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娱乐
静坐常思己过,闲谈莫论人非
下一篇:《约翰·克利斯朵夫》让人瞬间清醒的15句话:大多数人在二三十岁时就已经死了!